提示:韦伯望远镜用视频感受更直观、更具体、更形象,视频请直接跳转至我的视频号观看。

Hello大家好,我是阿图。 今天咱们来讲 詹姆斯-韦伯太空望远镜 (James Webb Telescope)。

詹姆斯-韦伯这个名字呢来源于NASA前局长,他曾主持过阿波罗登月,后面我们就直接叫它韦伯儿了。

官方称韦伯儿比哈勃儿性能强100倍,这个月(2021.12.24)马上就要发射。

发射地在法属圭亚那,运载火箭为阿利安5号(Ariane5),预期在轨10年。

ta是人类历史上 体积最大~ 价格最贵~ 技术最难~ 的望远镜,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有重大意义。

最大

第一,先说它最大。

大家可以看下它的形状哈

这个金光灿灿的像蜂巢一样的东西就是它的主镜了,一共由18块组成,直径6.6米。

镜子表面是由镀金”铍”做成,非常光滑且精度极高。

把他放大到三亚到黑龙江的距离,它的不规则性也只有几厘米高。

这个镜面误差极其重要,当年哈勃因为这个,导致拍的照片很模糊,不得不派人去太空里修。

下面这个银色像锡纸一样的东西,是遮阳板,一共五层,每层比头发丝还薄,面积有网球场那么大。

就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,发射前要塞到只有5米宽的整流罩中,到达太空后要以纳米级的精度展开,直到形成这个目标形状。

image

最贵

第二,最贵。

韦伯有个外号,叫鸽王。

历史上从来没有时间超这么久,预算超这么多的太空项目。

韦伯项目在1996年就提出了想法,但5年后的2001年才开始提上日程,

2002年确定8年后的2010年发射,

可真到了2010年,又说2016年发射

可真到了2016年,继续推迟。

现在她终于站上了发射场,如果一切顺利,它将于圣诞节前一天(2021.12.24)发射。

image

嗯~ 这个圣诞礼物足够大。

1996年刚提出想法时,韦伯预算是30亿,但目前已花费600亿。

粗略一算,每延误1天就烧掉600万,也就是1天1辆兰博基尼。

为什么超期这么久?咱们后面会具体讲哈。

最难

第三,最难。

》难点1是轨道。

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航天器,比如卫星阿、空间站阿,还有哈勃望远镜阿,都是绕着地球转的。

但韦伯是绕着太阳转的!

更具体地说,韦伯将去往第二拉个朗日点,和太阳、地球共同组成“三体系统”。

拉格朗日点非常好理解。 就是说像太阳-地球这样的,有俩天体的平衡系统中,放入第三个天体,应该放哪才能继续保持平衡。

image

这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三体问题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刘慈欣的《三体》。

经过欧拉和拉格朗日的先后求解,找到了满足此问题的5个点。

也就是图里的L1到L5,分别对应 第一 到第五 拉格朗日点。

image

拉格朗日点这么多,韦伯怎么单单就看上L2点了?

其中一个原因呢,是当你观测宇宙时,太阳和地球其实都是障碍物。

当你处在L2点时,太阳和地球都在同一个方向,离得还远,这样视角更自由更开阔。

不像哈勃,绕地球转圈时,每圈总有一段时间视野会被地球阻挡,这也是韦伯不绕地球转的原因。

另外L2点跟地球的距离也几乎恒定,有助于韦伯的稳定通信。

就是有点远,距离100多万公里,是地月距离的3倍。

这也意味着如果出现故障,几乎不可能派人去维修。

韦伯到了L2点后,并不是停在那,而是绕着那个点转。

通过转动,姿态控制更容易,消耗能量也更少。 L2_rotate

这样一来呢,韦伯不仅要绕着太阳转,还要绕着L2点转,其实就是在太空里画圈圈。

这种轨道有一个专门的名字,叫Halo,也就是光晕轨道。

除了韦伯,L2点其实已经有两个航天器在轨了。

那还能放下韦伯吗?

别说韦伯了,截止到今年(2021),已有9个计划中的航天器也瞄准了L2点。

因为这里特别适合观测太空,是块风水宝地。

至于各自的轨道嘛,挤挤总会有的。

》难点2是展开时间长。

在到达L2后,韦伯将花费6个月来展开和校准。

这个过程有300个关键部件,而且不允许有组件出现问题。

所以起飞前的地面测试是重中之重,这也是拖延的原因之一。

》难点3是温度控制。

其实韦伯对太阳又爱又恨。

爱她能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充电,

恨她实在是太热了。

L2点在地球的阴影之外,这意味着太阳能直接晒到这里,热辐射非常强。

韦伯上搭载有特殊的红外传感器,这个传感器必须保持极度低温才能正常干活。

怎么办呢?

这又要得益于L2点这个位置,太阳和地球都在同一个方向。

在这个方向上,地球没法反射太阳光,而至于太阳直射,找个东西遮住就好了。

前面说的像锡纸一样的遮阳板,作用就是隔热,将望远镜分成热面和冷面。

热面上就是太阳能电池和天线。

冷面就是主镜和分析设备。 image

遮阳板能将冷面的温度降到40开氏度(-233℃)以下, 但红外传感器仍不满足,

它要求温度需要降到7开氏度以下,(-266℃),只比绝对零度高7度。

因此,韦伯上配备了基于氦的冷却器,但这个冷却器成本非常高,阀门还动不动就泄露。

于是当年阿,管理人员就想把红外传感器给阉割掉,但天文学家可就不同意了。

他们说啊,这个特殊的红外传感器是韦伯身上最令人兴奋的仪器,要去掉的话整个项目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。

最后天文学家纷纷请愿,总算是把它保留了下来,这也导致韦伯继续拖延。

# 意义 最后咱们说下韦伯望远镜的意义。

韦伯因为携带了先进的红外传感器,它就能更有效地处理老的、凉的、粉状的天体,简称“老凉粉”。

先说老的: 由于多普勒效应,古老的天体所发射的紫外线,已经被宇宙膨胀,拉伸成波长更长的红外线,也就是所谓的红移。

多普勒效应很好理解,就比如当一辆车在你身边匀速经过时,你能明显感觉到车过来和离去时音调是不一样的,这就是“声波”的多普勒效应。

image

利用这个效应,韦伯可以检测到宇宙135亿年前的红移,这距离宇宙诞生仅3亿年,进而可以感知到来自第一代的恒星和星系。

再说凉的: 宇宙中所有的东西都在发射电磁波,而且光谱跟温度有关。

发光发热的恒星,韦伯直接通过可见光就能看到。

而新形成的行星呢,一般温度都特别低,接近于绝对零度,目前也就只能通过红外线来观测。

最后说粉: 粉状的物体指的是隐藏在“黑暗星云”中的东西,其实就是一团黑雾。

黑雾虽然能挡住可见光,但挡不住红外线。

韦伯将以前所未有的细节,首次向人类展现出他们的内部形态。

image

同时在近红外光谱仪和近红外摄像头的加持下,韦伯将生成更为细节的星空图。

很快,这些星空图就会出现在你我身边,成为手机和电脑的壁纸。

最令人期待的是宇宙诞生后最初几亿年的图像,说不定它能揭示星系的出现过程。

这些星系中有第一代恒星,这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,会产生剧烈爆炸,也叫超新星爆炸。

韦伯可能会看到这个爆炸画面。

第二代恒星会继续重复这个自爆过程,哎就好像在宇宙里放烟花,来为第三代恒星铺路。

我们知道太阳的年龄是45.5亿年,是宇宙年龄的三分之一,所以都把太阳看成是宇宙的第三代恒星。

天文学家认为呢,第一代恒星可能对宇宙的其余部分,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因为它发射的辐射炸开了原始的氢原子,产生了电子和质子的等离子体。

如果恒星不自爆的话,这些原子就会阻碍光的传播。

所以说,恒星的出现使宇宙变得透明。

这个诸多恒星自爆的时代,又被成为“宇宙黎明”。

韦伯不仅能看到这个黎明,应该还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发生的细节,甚至看到行星的起源。

近几十年来,行星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千个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统。

根据对太阳系的研究,木星和土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是不应该存在的,但这种现象在行星系统中却很常见。

韦伯说不定能找到这个现象的形成原因。

韦伯寻找系外行星的一种方法呢,是利用凌日现象。

凌日就指的是: 行星转着转着,正好转到 它的母星和韦伯之间的位置,也就是此时行星会挡住母星。

transit

正好这时母星的亮度就能降低,韦伯看它的时候不会那么晃眼。

而且韦伯能通过凌日过程中穿过恒星的光,来研究行星大气层的组成。

说不定能找到甲烷、水、二氧化碳,甚至能够识别到天气。

除了系外天体,韦伯也能研究太阳系本身的物体,但是限制在火星及更外层。

因为再近热量会升高,可能会烧坏仪器。

在这个观测范围内,韦伯可以研究太阳系早期的小行星、彗星、矮行星,以及观察行星卫星的组成和外观。

刚才说的内容已经不少了把,但科学家还想要研究更多,比如暗能量和暗物质。

据说暗能量占据了未知宇宙中的68%,它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宇宙的膨胀。

暗物质占据了宇宙中的27%,而我们熟悉的原子等物质只占了总量的不到5%。

暗物质只能通过重力与我们熟悉的物质相互作用,但它的真正本质仍然存在争议,而韦伯或与能给出说法。

总之,如果一切顺利,预计2022年中期,我们就能收到来自韦伯的有用数据了。

当那一刻来临时,人类对宇宙的探索,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。

我们也将面对星辰大海,感受宇宙的浪漫。

===

如果你对韦伯感兴趣,可以关注公众号 阿图同学,里面有详细的图文介绍。

后续我也会持续关注韦伯的动向,

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,求点赞,求转发,我们下期再见。